top of page
1a@Beijing Part 2 HONG KONG: open the pages, you see me seeing you.

1a@Beijing Part 2 HONG KONG: open the pages, you see me seeing you. 29.01 - 28.02.2011

Journey to the other world

Journey to the other world

Enoch Cheung 2009 Video (HD video original, converted to format for player) 03:26 mins

Organic Book

Organic Book

Annie Wan 2010 Clay

Lord Voldemort

Lord Voldemort

Luke Ching 2010 Video installation

Wanderer

Wanderer

Lam Wai Kit 2010 DV Pal, stereo, colour and b/w 1:25mins

Lukas Tam Wai Ping

Aureola No.4 - A Place for the Mind

Aureola No.4 - A Place for the Mind

Ho Siu Kee 2009 Steel Sculpture and Light

1a@Beijing Part 2 HONG KONG: 打開本子。你看我看你

 

20.01.2011 - 28.02.2011

主辦:1a空間

合作伙伴:北京庫布里克(Kubrick)書店

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

「打開本子。你看我看你」是一次京港交流活動,包括作品展示、文本與聯席講座。展覽已於一月二十九日分別在兩地同時開始進行;場地分別為香港牛棚藝術村1a空間、以及北京一處非畫廊的空間-北京庫布里克書店。作品會穿插於書本、書架、與書店的空間之間,企圖在一個靜態的閱讀環境中,跟北京觀眾相遇。這次「你看我看你」中的「看」不單是自家的「看」;還希望對照著你與我或他的觀照。香港於中國、與中國於香港有著互為交錯,亦互為並行的文化弧道,有時既近且遠,有時既同亦異。我們的當代各自譜了不同的進行曲,今次且由藝術為起點來對望一下我們當下的文化狀况。

 

1a 空間成立於1998年,以介紹與推動當代藝術為主,一直嘗試作不同的藝術探索與辯思。是次活動的展覽只是一個起點。而展覽文本的展示同樣重要,北京Kubrick雖不是一個正規的展覽場地,卻是一個「有態度」的閱讀場所;於其置放之1a@Beijing連串展覽,是企圖碰上不同的文化觀眾。置於1a空間的展覧規模相對較大,包括介紹各藝術家的短片、展覧文本及完整的相關資料。

 

除了展覽,聯席講座於整個文化交流活動裡擔當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幾場講座將分不同時段進行,並包含以下幾個面向:

一、面向老師羣的介紹

二、文化圈的閉門討論

三、北京的聯席講座及

四、Hong Kong Art Fair的公開討論

(項目二、三、四為1a@Beijing的延伸部分,將於計劃結束後舉行)

策展人|蔡仞姿

北京展覽(第一部份)|20.11.2010 – 28.01.2011(北京,Kubrick)
北京展覽(第二部份)|29.01.2011 – 28.02.2011(北京,Kubrick)
香港展覽|29.01.2011 – 28.02.2011(香港,1a空間)
講座|26.02.2011(香港,1a空間)
展覽開幕|29.01.2011(星期六),3:30pm – 5:30pm(香港,1a空間)

參展者藝術家|何兆基、林慧潔、程展緯、尹麗娟、張康生、劉清平、譚偉平
文本書寫|朗天、梁展峯、陳寧、李照興、盧燕珊
北京聯席講座參與者容後公佈
策展人|蔡仞姿

以下為計劃的延伸部分,將於計劃結束後舉行
北京展覽|01.03.2011 – 15.04.2011(北京,Kubrick)
香港展覽|28.02.2011 – 12.03.2011(香港,1a空間)
講座|04.2011(北京)
講座| 05.2011(香港)

地點|

北京庫布里克(Kubrick)書店:東直門外香河園街1號院北區當代MOMA2號樓

香港1a空間: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

「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

19.03.2011 - 24.04.2011

 

城市遊學—實驗藝術教育計劃2010,自2010年5月正式開展到2011年3月,終於到了收成期:「城市遊學」聯校學生作品展!是次展覽即將於牛棚藝術村1a空間舉行,展示共36間中學視藝拜師生,與9組共12位藝術家一年來貫徹始終的創意努力成果。這不是一般的聯校作品展覽,經過視藝老師從親身學習中,加強認識國際及香港的當代藝術面貌,再遊歷城內大小展覽及藝術盛事;與藝術家並肩設計全新角度的視藝課程;逐漸孕出三個具藝術思考深度,並具前膽性的展覽主題。

是次由藝術家小組聯合策展的三個主題以藝術歷史、香港社會文化及當代藝術的多元實驗性前後呼應,創作內容互相緊扣,整個展覽空間與學生作品亦被建構成一個多元整體的裝置藝術品!

主題一「色彩‧形態‧影像」

主題二「城市狩獵 ‧ 再造生活」

主題三「start with playing」

I am here beside Kai Tak waiting for you !

I am here beside Kai Tak waiting for you ! 20.05 - 29.07.2011

I Do

I Do

Ge Fei+Lin Zhen 2011 Writing on wall

Green Light

Green Light

Zhao Chen 2011 Video 1� 03�

Hua Jun Kisses with Alan TAM

Hua Jun Kisses with Alan TAM

Hua Jun 2011 Slide Projection

Shoot

Shoot

HuaJun 2011 Slide projection

Sleepy Handsome Guy

Sleepy Handsome Guy

Xin Yunpeng 2011 Video, Stereo, Color 3� 53�

Sail Through Wind and Waves

Sail Through Wind and Waves

Zhao Chen 2011 Video, Stereo, Color 1� 33�

我喺啟德機場隔離等你話我知!

20.05.2011 - 20.07.2011

我喺啟德機場隔離等你話我知!—— 給你:一個與香港有關的中國當代藝術展

策展人|方敏兒
參展藝術家|葛非+林縝、華軍、辛雲鵬、趙晨


開幕|20.05.2011(星期五)7:00pm
等我話你知︰與藝術家及策展人對談|21.05.2011(星期六)2:30pm
香港和中國血脈相連,既近且遠。又到了五月的春夏之交,勾連起種種對於兩地歷史、政治制度、文化異同的種種回憶與想像,有人盼待五一黃金周刺激消費,有人排拒中港家庭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一面創建跨境一小時生活圈,一面抗拒愛國教育缺乏批判。到底中國的新一代,是如何看待香港?中國當代藝術,在張曉剛和艾未未之外,其實還有什麼?

自八十年代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港台文化作為最強勢的大眾文化形式,席捲整個大陸,帶給他們那一代的年青人很大的文化衝擊。《上海灘》中骨肉情仇的許文強和丁力、曾各據樂壇半邊天的譚詠倫和張國榮、到無厘頭之王周星馳…電影、電視、流行曲是處身兩地的同代人成長的印記,正如啟德機場作為香港發跡期重要的對外窗口、見證移民潮的悲歡離合、回歸後「光榮引退」、到今天即將變身成旅遊新亮點的郵輪碼頭,不單止是時代的重要記號,更是香港和外界相互之間種種期盼/恐懼/想像的交流匯合點。

此次展覽中幾位出生於1970到1985年之間的中國內地藝術家,他們成長於不同環境,但卻有著相對共同的一筆,那就是與香港大眾文化的關聯,港台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明星或都一直伴隨他們的成長。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來自香港文化的影響,有如一道絕妙的風景,引人側目、令人思考。策展人方敏兒說:「我們從小到大的各種成長經驗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性格與思想,這次參展的五位藝術家心中,有一隅是記存著與香港有關的記憶與經驗。」

這次展覽的地點是鄰近啟德機場的土瓜灣牛棚藝術村。站在這個歷史和文化交匯的窗口旁邊,五位藝術家除了展示自己對香港情結/距離,更希望與香港面對面交流,當中有的將會邀請大眾參與創作,亦有計劃為每位參與觀眾度身訂造…不一而足,以期連結對大眾文化的記憶,重構對當下香港的想像。

另外,這次展覽亦將設有「藝術教育角落」,並以藝術家現保存的童年物件、圖像與文字,讓更多參觀者了解中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後,香港大眾文化對大陸這段歷史的影響與其獨特位置。

HK International Art Fair 2011

HK International Art Fair 2011 - invitation 26.05 - 29.05.2011

HK International Art Fair 2011 - invitation

System 01

System 01

Trevor Yeung 2011 Chinese Ink on Linen Mounted on China Paper

Education pack guided tours, workshop, seminar

香港國際藝術展2011

26.05.2011 - 29.05.2011

1a空間是獨立的非牟利藝術空間,面向著香港文化藝術的新發展。1a承接於上屆香港國際藝術展的成功,今年再於藝術展中進行兩場講座兩個展覧及藝術導賞,致力推動當代藝術教育與文化討論,歡迎公眾參與。

 

兩場講座將於五月廿七日舉行,第一場題為《當代藝術教育成功案例介紹與分享》。是次講座由「城市遊學」計劃的老師、學生、家長、藝術家將成功心得與公眾分享及討論。「城市遊學」計劃,是透過一系列由藝術家協作的遊學及校本活動,在新高中課程中實踐當代藝術欣賞與創作,計劃首屆即取得突破性成績。

 

2009至2011年1a空間因應香港藝術教育課程改革而策劃「城市遊學」計劃,今年「城市遊學」再次成為香港國際藝術展的學校伙伴,「城市遊學」+ ART HK為觀眾製作視藝教材套,並由藝術家進行導賞,為參觀師生等提供有關當代藝術的介紹。

 

第二場講座是一個以《從「特立獨行」說起---一次京港交流後的反思《為題的文化論壇。講者是今年四月曾參與《打開本子你看我我看你》京港交流展覽的香港藝術文化人,這個論壇將是他們對該次活動的反思,從「特立獨行」作為藝術之本質,細看香港文化狀態的種種。

 

於香港國際藝術展期間,1a空間將為藝術愛好者帶來多位中港年青藝術家的作品---於會展的1a攤位有本地藝術家楊沛鏗的裝置作品《體系01》,而在牛棚藝術村的1a空間藝廊則有來自中國的五位新晉藝術家名為《我喺啟德機場隔離等你話我知》的作品展。於五月廿九日下午,1a更會安排專車接送香港國際藝術展的觀眾到牛棚藝術村參觀。

 

 

活動詳情如下:

「城市遊學」講座

《當代藝術教育成功案例介紹與分享》講座
 

日期|27.05.2011(星期五)

時間|12:30pm - 1:30pm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L2), N211 

主持|蔡仞姿

講者|徐香蘭(城市遊學計劃總監)、謝燕舞(城市遊學研究員)、梁敏婷(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關呂佩玲(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林謐(民生書院)、郭筱怡(聖公會林裘謀中學)

 

導賞團

為參觀師生等提供有關當代藝術的介紹

查詢電郵:edu@oneaspace.org.hk

熱線電話 : 23339136 (星期四至日 - 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七時) 

 

文化論壇

《從「特立獨行」說起----京港交流後的反思》論壇
 

因艾未未的「被失蹤」,「特立獨行」己變成一個敏感詞。無巧不成話,艾末末被捕的前夕,1a空間正組織以「特立獨行」為主題的京港交流講座,成行前「特立獨行」改為藝術的「自主性」。論壇是各參與者京港交流後,再反思香港文化狀態的種種。

 

日期|27.05.2011(星期五)

時間|2:00pm - 4:00pm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L2) N211 

講者|蔡仞姿、朗天、陳寧、譚偉平、何兆基、尹麗娟、劉清平、張康生、林慧潔

 

(朗天、陳寧、李照興、蔡仞姿、劉清平、黎子元、 譚偉平 於今日美術館)

 

展覽一

《 體系01 》

青年藝術家楊沛鏗装置作品展

時間|25-29.05.2011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3B-3E X1攤位資訊中心側) 

 

展覽二

《我喺啟德機場隔離等你話我知!》

給你:一個與香港有關的中國當代藝術展

中國新晉藝術家作品展

日期|20.05.2011 - 20.07.2011

地點|牛棚藝術村1a空間

 

參觀牛棚藝術村

1a空間於29.05.2011(2:00pm),安排專車接送觀眾由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到牛棚藝術村參觀,請於五月廿七日前網上登記

IN SEARCH OF NEW CHINA
In Search of New China

In Search of New China

20.09 - 10.11.2011

In Search of New China #1

In Search of New China #1

Danny Yung Ning Tsun Digital print on canvas 52” x52” x 78”

In Search of New China #2

In Search of New China #2

Danny Yung Ning Tsun Digital print on canvas 52” x52” x 78”

In Search of New China #3

In Search of New China #3

Danny Yung Ning Tsun Digital print on canvas 52” x52” x 78”

In Search of New China #4

In Search of New China #4

Danny Yung Ning Tsun Digital print on canvas 52” x52” x 78”

In Search of New China #5

In Search of New China #5

Danny Yung Ning Tsun Digital print on canvas 52” x52” x 78”

In Search of New China #6

In Search of New China #6

Danny Yung Ning Tsun Digital print on canvas 52” x52” x 78”

In Search of New China Composite#1

In Search of New China Composite#1

Danny Yung Ning Tsun Digital print on canvas 52” x 78”

In Search of New China Composite#2

In Search of New China Composite#2

Danny Yung Ning Tsun Digital print on canvas 52” x 78”

In Search of New China Box#1_2011

In Search of New China Box#1_2011

Danny Yung Ning Tsun Wood 5.5” x 10” x 2.5”

In Search of New China Video

In Search of New China Video

Danny Yung Ning Tsun collaborating artists:  Steve Hui (music), John Wong and Vanessa Lee (video) Digital video

尋找新中國 -  榮念曾個展

20.09.2011 - 10.11.2011

開幕酒會|29.9.2011(星期四)7:00pm

2003年榮念曾於1a空間發表個人作品展覽 –《樹.人》。相隔8年,1a空間非常榮幸再次邀請榮念曾參與我們的香港大師系列-表揚他在香港藝術發展和國際文化交流上重大的貢獻。

 

榮念曾巧妙地擺弄這張1962年毛澤東被中國的一班最高領導人包圍的歷史照片。這輯用Photoshop「改頭換面」的六件作品刊登於1992年5月號《攝影畫報》之附刊內,結果該期的《攝影畫報》因此不能進入中國。 2001年他把這六張相片放大至六呎乘四呎,加工成油畫,這是第二代的「尋找新中國」 ,最後被國際評委會選入香港藝術雙年展。2002年,他將這些作品發展成錄影,成為舞台作品部份內容,成為第三代的「尋找新中國」。

 

今年是中共90周年黨慶,Photoshop技術也越趨成熟;趁這機會重新發展這概念,繼續他的影像實驗,探討第四代的「尋找新中國」。

 

 

榮念曾

德國聯邦十字絲帶勳章得主

 

七十年代後期榮念曾開始獻身於藝術,在香港參加各類型藝術創作,包括電影、漫畫、裝置、錄像、舞台與概念藝術,自1985年開始出任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 過去三十年,他曾在超過一百齣舞台製作中擔任導演、編劇和舞台設計。

 

榮氏獲委任為香港藝術發展局創局成員。目前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亦是香港設計中心董事。現為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校董,亦是多間本地大學的顧問,包括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以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德國聯邦總統於2009年將象徵對德國有特殊貢獻的聯邦十字絲帶勳章頒贈予榮氏,以表揚其推動香港—德國兩地交流尤其是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

Anchor 1
Detour 2011

Detour 2011

25.11 - 11.12.2011

Virtual Animal

Virtual Animal

Chung Ka Pang, 2011 Plastic tubes, light Size variable

Artificiality vs Nature

Artificiality vs Nature

Lam Mang Ki, Chiu Lai Yan, Chan Wing Ki, Chan Wai Choi, Tong Wing Hin, Li Hon Wing, Cheung Lok Tin, Yeung Kuk Ming, Tam Hau Kwan, Fo Yuen Leung (Art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entre) 2011 Mixed Media 150 x 70 x 100cm

What is Education? Our Rainbow

What is Education? Our Rainbow

Poon Tik Him, Lee Tsz Ying,Lie Sui Kian, Wong Siu Hung, Ng Chui Man, Chen Po Shan, Chiu Ka Yin, Wong Po Shan, Yeung Lai Yi. Chow Ka Fai, Suen Ching Mei, Cha Wai Sze, Yu Dwicinanda Kenneth, Cheung Tsz Tung, Choi Wun Cheung, Lam Kim Chau (HKSYC&IA Chan Nam 2011 Paper, Colour, Plastic Bottle 10 x 480 x 37.5cm

Remake Disney

Remake Disney

Lee Tsz Ho (CCC Kei To Secondary School) 2011 Mixed Media 28 x 13 x 13cm

deTour 2011

25.11.2011 - 11.12. 2011

主辦|香港設計大使
參展單位|1a空間
展覽名稱|城市遊學
策展人|陳錦成先生、徐香蘭女士
 
日期|
25.11.2011 - 11.12. 2011
時間|星期日至四 11:00am - 8:00pm / 星期五至六 11:00am - 10:00pm
地點|中環荷里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

香港近年發展急速,不單資源被過度使用,連本土特色也因過度發展而逐漸被磨滅,本土的人文景觀保育及環保問題亦隨之越加備受關注。雖然香港這個石屎森林節奏急促,其實只要多留意身邊事物,便會發現這個城市實質可以為我們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與資源。不論是身邊的日常用品,以至路邊的棄置舊物,只須略加利用,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都能成為新的啓發,轉化為新的力量,社區亦會因而受惠。
 
1a空間作為deTour 2011的參展單位,將展出學生在2010-2011年間參與的視藝教育實驗計劃「城市遊學」的創作。該計劃由1a空間舉辦,為了連繫各界藝術家以及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安排各類型的藝術工作坊,培育學生創作思維和實踐。這次參展作品都回應了今年大會主題 USE-LESS,每件作品當中都包含了同學們對社區的關懷,表達出其對生活的反思,展示年青人對資源再生和城市的看法。

這次的展覽地點為中環荷里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
 
參展學校|聖公會林裘謀中學、聖母無玷聖心書院、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藝術與科技教育中心、高雷中學、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聖伯多祿中學、天主教郭得勝中學、民生書院、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中華基督教會基道書院
 
deTour 2011 詳情可查看:http://www.detour.hk/ 

One Suitcase Per Person

One Suitcase Per Person

24.11.2011 - 31.01.2012

Return to Sender/Study

Return to Sender/Study

David Diao 2011 Arcylic on canvas 36x36cm (14x14in.)

I Lived There Until I Was 6

I Lived There Until I Was 6

David Diao 2008 Acrylic and ink on Canvas 46 x 71.5cm (18 x 28 in.) (Chinese Version)

Schnitzel Company

Schnitzel Company

Ken Lum 2004 Print on Arches Archival Paper 126x158cm (49.5x62.5 in.) Frame size

Schnitzel Company Februar

Schnitzel Company Februar

Ken Lum 2004 Prints on Archival Paper 92x126cm (37.5x49.5 in.) Frame size

Fortune Landscape 1

Fortune Landscape 1

Hiram To 2011 Ink on Plexi and mirror Plexi, framing

Fortune Landscape 2

Fortune Landscape 2

Hiram To 2011 ink on Plexi and mirror Plexi, framing

One Suitcase Per Person

一人 · 行 · 里

23.11.2011 - 31.01.2012

Artists: David Diao, Ken Lum, Hiram To

Curated by Davina Lee

Executive Director, M+ of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Authority
Officiating guest: Dr. Lars Nittve
Opening Reception– 23 November 7.00pm - 8.30pm

Artist talk will be held on Saturday afternoon 26 November at 1a space
 

策展人|李國瑜
參展藝術家|刁德謙、林蔭庭、杜子卿

開幕酒會:|23.11.2011(星期三)7:00pm - 8:00pm

主禮嘉賓|西九文化區管理局M+行政總監李立偉博士

藝術家講座將於11月26日(星期六)下午在1a空間舉行

《一 人· 行 · 里 》(One Suitcase Per Person) 展示 刁德謙、林荫庭及杜子卿的作品: 三位生於不同 「世代」 的華裔藝術家,他們分別於1960至1980年代開始創作, 作品風格包括現代抽象、概念藝術與後概念主義。

是次展覧靈感取名自刁德謙的畫作《一人一件》,是他童年時1949年內戰期間逃離中國時,在登機前一刻看到的公告的詮釋。展覧探討身份的本質是否受文化背景及成長歷程的影響,在自我交錯中不斷演變、更新,或是在沉澱以後凝固,拒絕外界的干擾。

《一 人· 行 · 里 》匯集三位經歷迥異但擁有共同美學定位並目標相近的藝術家。他們的文化軌跡橫跨中國、香港、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當中刁德謙與林荫庭在被定名為「當代中國藝術家」前,已是當代中國藝術圈子中獨當一面的先行者。

地域的遷移是文化遷移、滲透及同化的序曲。以此為題,《一 人· 行 · 里 》展出刁德謙Da Hen Li House《大亨里胡同》系列中的畫作,林荫庭的攝影作品Schnitzel Company 《炸牛仔肉餐廳》以及杜子卿以照片為基調的Fortune Landscapes 《命運景觀》系列。

三位藝術家的作品超越大眾心目中對「中國藝術」的認知。《一 人· 行 · 里 》在這廣泛的議題上為香港觀眾帶來全新的切入點,及提供首次親睹三位國際知名藝術家作品的機會。屆時他們亦會來到香港參加展覽和講座,與本地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作更深入的交流。

 

藝術家及作品簡介

 

David Diao 刁德謙

 

在跨越四十年的藝術生涯裡,駐紐約華裔藝術家刁德謙被喻為「傳奇的現代抽象大師」。早年創作屬 Clement Greenberg 傳統中的抽象流派,於1969年在Paula Cooper 及 Leo Castelli 畫廊舉辦個展,七十年代期間多次參與 Whitney Biennial,在不斷演進的創作歷程中顛覆抽象及現代主義的歷史和角色。自八十年代開始,作品充斥著譏諷的機智和幽默。近年刁德謙著意探索他的家族傳承,在繪畫個人歷史之間揭示時代的盪。

刁德謙的近作,回顧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他與家人匆匆撒離成都祖家與流亡海外的傷痛,作品結合了建築、回憶及中國語言的片段。

 

Ken Lum 林荫庭

 

林荫庭是當今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概念藝術家之一,其創作複雜多變,在無形的政治壓力下所面對的危機中探討身份。作品充滿感情張力,帶強烈廣告色彩的圖像及語言,揭露國籍與國際化的種種政治權衡。近來結合攝影「肖像」與裝置的作品,以大型廣告牌作傳達訊息的工具,跨進公共藝術的領域。

林荫庭的Schnitzel Company是與 Vienna Chamber of Labour 合作,以廣告牌形式於2004年在維也納首次展出。在虛構而帶點玩味姿態的《炸牛仔肉餐廳》裡,「本月最佳員工」不過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荒誕劇目,對種族歸類、社交互動與企業期望等動態作出尖銳的質詢。

 

Hiram To 杜子卿

 

生於香港的杜子卿,青少年時代離開香港旅居蘇格蘭和澳洲,其後回流返港定居。在澳洲生活期間,杜子卿獨特而且出人意表的裝置作品備受注視,受 Camden Arts Centre 及 The Winnipeg Art Gallery 邀請舉行個展,成為首位於當代英國藝術館及加拿大國家畫廊舉辦個展的華人藝術家。杜子卿的作品探討身份演變的本質,及其與大眾傳媒、公眾和個人的介面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融入文學、電影、音樂、流行文化及藝術各樣元素,創作出多層次的作品衝擊及挑戰已建立或破碎的身份。
選用了首部於香港拍攝並於美國上映的荷李活電影Soldier of Fortune《江湖客》 的映像,杜子卿把失落已久的東方情懷注入全新的藝術景色。融合在山頂纜車上遠眺維港、舢舨在香港仔海面漂浮與花束的映像交替,Fortune Landscapes 不單只呈現逝去的年代,更回顧被遺忘的理想和他對家族的回憶。

 

策展人簡介

Davina Lee 李國瑜,獨立策展人、作家及本地藝術組織Diorama Projects創辦人。Diorama Projects 發展及舉辦不同類型有關文化和藝術的活動,其中Diorama Projections推出了一系列電影放映會,討論和展覽,包括 Distance Decay (2009), The Mother of All Journeys (2009), Proxemics (2009), Chroniques of Hongkongaises (2010), Simulated Alternate Realities (2010) 及 30 Lux (2011) 。

ABOUT 1a space

1a space, founded in 1998, is an independent, non-profit making contemporary art space founded by a collective of Hong Kong artworkers.

 

1a space presented various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in Hong Kong over two decades.

JOIN US

緊貼當代藝術世界

CONTACT US

T: +852 2529 0087

E: info@oneaspace.org.hk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VISIT US

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
牛棚藝術村14號

1a space @1998-2025

bottom of page